精神卫生简介
目录
1 概述 2 心理卫生的历史 3 心理卫生组织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,共享了心理卫生的内容。为方便阅读,下文中的 心理卫生 已经自动替换为 精神卫生 ,可 点此恢复原貌 ,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概述
精神卫生又称心理卫生。原名mental hygiene。hygiene一词系古希腊健康女神之意。后以health代替hygiene,应称心理健康,但仍习称精神卫生。它以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为目的。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。过去人们偏重身体健康,而忽视心理健康,不知道精神卫生的重要性。
①精神卫生指心理健康状态。个体处于此状态时,不仅自我情况良好,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。
②精神卫生指维持心理健康、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。精神卫生针对各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、心理特点及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特点采取不同措施。
2 精神卫生的历史
精神卫生的历史悠久,自古以来东、西方都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。美国比尔斯1908年出版《一个发现自身的心灵》一书,是近代精神卫生研究的开始。中国精神卫生协会于1935年由丁瓒、萧孝嵘等人发起,开展了某些精神健康和儿童指导方面的工作。中医学关于精神卫生的内容十分丰富,《黄帝内经》已有系统论述,其后代有发展,尤其可贵的是养心调神之道一直为大众所实践,成为“治未病”的重要方法。
3 精神卫生组织
1908年3月,美国比尔斯(G.W.Beers)发表了名著《一颗失而复得的心》。此书受到社会舆论的重视,比尔斯在各方面的赞助和鼓励下,同年5月在康涅狄克州成立了世界第一个精神卫生协会的组织,推动他所计划的精神卫生运动。
1909年成立了“美国全国精神卫生委员会”;1917年,出版《精神卫生》季刊,宣传精神卫生常识,影响很大。随后20年中,加拿大、法国、比利时、英国、巴西、匈牙利、德国、日本和意大利相继成立精神卫生的组织,并于1930年5月在华盛顿召开了第一届国际精神卫生大会,到会代表包括中国在内的53个国家3042人。会上产生了一个永久性的国际精神卫生委员会,宗旨是:“完全从事于慈善的、科学的、文艺的、教育的活动。尤其关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心理健康的保持和增进心理疾病、心理缺陷的研究、治疗和预防,以及全人类幸福的增进”。
中国精神卫生协会1936年4月在南京成立,因翌年抗日战争爆发,工作被迫停止。1985年9月重新举行了成立大会,并在不少城市相继成立了省市的精神卫生协会。精神卫生最初是以社会性的“运动”而逐步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。这一运动的兴起,促进了精神病院面貌的改观。精神卫生运动又把精神病人返回到社会问题被提上了日程。不仅引起精神病学家、心理学家、教育学家、社会学家、法官、律师等专家学者的兴趣和关注;同时也引起 *** 各个职能部门如卫生、教育、公安、民政部以及各个社会团体和慈善组织的重视。
世界精神日
"世界精神卫生日"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(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WPA)在1992年发起的,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。世界各国每年都为"精神卫生日"准备丰富而周密的活动。包括拍摄、宣传促进精神健康的录像片、开设24小时服务的心理支持热线、播放专题片等等。2000年是我国首次组织‘’世界精神卫生日‘’活动。2001年是世界卫生组织(WHO)的精神卫生年"。国家卫生部(现国家卫计委)拟定的每年10月10日前后在全国开展“世界精神卫生日”宣传活动。
今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,该怎么保持精神健康?
想要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,首先是要减压,因为每个人从生活中工作上压力总是会很大,所以先从这方面开始着手,假如说工作上的一些问题让你觉得特别难而且不开心的话,可是适当的先停一停,换种方式去生活,毕竟影响到了精神健康,身体也就会遭受到伤害。
可以在节假日的时候换个城市,甚至是到更远的地方去旅行,旅行可以让一个人的精神达到种放松,保证一个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状态,其次有什么事情也可以向家人或者朋友诉说,不要在心中积压太多的情绪,很多事情最好还是自己能够看开些,调整好心态是最重要的。
健身运动和兴趣爱好也是可以建立健康的精神状态,去健身房运动或者培养些在竞技方面的爱好,像是些简单的瑜伽或者是刺激点的运动拳击,都是很好的舒压方式,就看个人喜欢动还是静,然后去选择了,不管是哪种运动都是可以强身健体的。
如果本身就是不太喜欢跟别人交流的话,也可以选择去画画来解压,画画还可以修身养性,也属于是种高雅兴趣了,有时间的也可以到乡下去,安安静静的生活一段时间,喝喝茶、看看书这些都是特别高雅的事情。喜欢运动的就可以常约几个朋友去郊游或者是爬山,身体锻炼的同时还能够身心放松,只有自己保持精神上的健康,才能够健康的去生活。
精神卫生与心理卫生有什么区别
1、心理卫生是通过各种有益的教育和训练以及周围世界的良好影响,维护和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,预防各种心理障碍的发生,并对心理障碍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和康复,使人处于一种完整的健康状态。2、心理卫生的对象是面对全体社会成员的,它包括不同发展阶段的个体及不同的社会群体。 精神卫生是指心里健康、适应社会能力、独立生活能力、持续学习能力、判断能力、接受能力、处事能力等方面的状态与社会首要求的是否吻合。健康的精神就是行为规范与社会、大众生活接轨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jcjedu.org/shehui/2/